佛弟子对生命的敬畏|导读:车库里的小老鼠

admin 感悟受用 学佛感悟评论52阅读模式

我家有一间车库,是地上的,还算宽敞明亮。平时我也就当储藏室用,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放在那里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5016.html

有一天我惊奇的发现:车库里有老鼠屎,还有老鼠尿,放在台子上的一包巧克力也被啃了几块,还有一包煎饼也吃了一部分......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5016.html

毫无疑问,储藏室进来了老鼠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5016.html

人和老鼠好像天生是对头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5016.html

老鼠用尖利的牙齿啃噬着人家里的东西:柜子、柱子、墙角,书报......它无一不啃,它那小小一生中不断长出的牙齿,好像就是为报复人类而生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5016.html

所以,从小到大的印象里,老鼠,总是让人们讨厌,唾骂。把它归于“四害”之列,“过街老鼠人人喊打”也成了谚语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5016.html

但我是学佛的人,佛教戒律中第一条就是不杀生,不光不杀生而且要行放生。我要如何对待这些不速之客呢?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5016.html

我绝不能伤害甚至杀害这些造坊的小生灵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5016.html

俗话说: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!我们能凑到一起得多大的缘分啊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5016.html

于是,我开始在储藏室给它们准备了白菜、水、馒头等食物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5016.html

佛经上说,有生命的众生都具有佛性,所以我就用念佛机放佛号、放大悲咒等给它们听。

动物都有灵性,只是业障的原因今生它们只能活在畜生道。但不代表它们就不通人性。

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《极圣解脱大手印》 中说:“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人身和一切,皆因父母所生,父母教养、哺育我们,娑婆世界群情奋力,各功所能,辛苦劳累,功德魏巍,相互造就生活之圈,随处随地皆是众生功德所聚,我今方有安处,我今方有衣食,故一切众生无始至今皆我父母,皆我亲属…

所以我当它们是突然来造访的客人,一点烦恼心也没有,我尽我的能力去招待它们,相信它们不会影响我的生活,相信人鼠能和平相处。

当我每次进入储藏室就会把脚步放的轻轻,唯恐惊动它们,影响它们听闻佛法,我非常相信它们能听懂。

我每次到储藏室都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,甚至能感觉到它们在某个角落,用黑黑的眼睛看着我。

但我们从未谋过面,储藏室里的那些东西也依旧完整无损的在那里。

春节马上就要到了,为迎接新年要收拾卫生,储藏室也要整理下。

在一个架子的角落处,有两包旧衣服,我准备都清出去。

就在我打开其中一个包裹时,奇迹一样的一幕出现在我眼前:

一窝刚刚出生的小老鼠!是的,依偎在一起的好几只小老鼠!

呵,原来它们是那么的可爱,它们身上没有一根毛,像刚出生的小猪,只是比小猪小很多。大约只有大拇指那么大,全身都是粉红色的肉,眼睛还没睁开。

我看了半天,然后悄悄地把东西原样整好,我不想去扰乱它们安逸的生活,这个空间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。

或许,对好多动物来说, 我们人类才是它们眼里第一大害!人们总是理所当然的把世界据为己有,想尽一切办法,去伤害,屠杀那群无辜的小生命。

日子还在继续,转眼一个月就快过去,想那小老鼠也该长大了,天天毫无恐惧的幸福的成长着。想到这,我就不禁露出微笑:在同一个世界,同一个空间里,生命却在不同的境界里,演绎着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
有一天当我再次往储藏室送鼠粮时,我惊奇的发现储藏室里没有新拉的老鼠屎,这边捅捅,那边动动也看不到老鼠踪影,不知道何时这一窝的老鼠竟然悄悄搬了家。我突然想起有佛友分享过,这些所谓的“四害”其实是通人性的,如果我们内心真正充满了对这些可怜生命的慈悲,他们也只是一群过客而已,不会干扰到我们的生活。

文/华儿

文章来源:佛教新视野

宣扬中华传统文化,弘扬中华文明理念,爱国爱民热爱和平,诸恶莫作众善奉行,树立正知正见!

weinxin
我的微信
我的微信
微信扫一扫
admin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14 3 月, 2018 15:06:4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buddhayishu.com/501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