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失去了日常的修行,就不会有定力可言了

admin 感悟受用 学佛感悟评论56阅读模式

每隔一阵子,都会看到新进人员愿意了解踏入甚至开始 依照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来学佛修行,会替他们感到高兴。每当有人问起怎么会来学佛……,这时候就会回想到,自己从刚开始接触、了解佛教、一路到现在的过程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4993.html

首先要感恩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、 诸佛菩萨的保佑,让自己一路上没有走偏走歪,到现在还能在如来正法学习成长。当然在这学习的过程中,有进有退,就如有一盘法音《在修行桥的中界线上选择》的内容一样,其实在进退过程中,都是自己的判断、选择、取舍。 严格来说,都只跟自己有关,跟其他人毫无关系的。一开始会这么想,那是谁谁谁他怎样,或是那时的环境气氛如何如何……,难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不顺遂、不如意,与家人、朋友……等等的相处都不会影响到吗?跟其他人没关系吗?到目前的经验,有时还是会这么想,还是会被他人跟环境影响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还有“我”在,是因为跟自己在意的“点”有关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4993.html

“点”是什么?就是观念。有好的观念,就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就有了行为准则可以依循,不容易走偏,犯错。就像开车,或是打电动一样,很多需要注意的关键,依照着规范和准则去做,很多事都会很轻松地安全完成。那观念从何而来呢?一般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,不外乎长辈和家长的教导、学校的教育、朋友的影响,再经过自己的吸收、喜好、判断、选择取舍后而来的。那在学习佛教方面呢?现在的我们非常幸运,有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可以恭闻,有帕母的《六论》可以恭读,在公告中、在师兄师姐分享中的文章中,还有许许多多活生生好的及不好的例子,在你我之间可以参考。学习和见证到的,经历过的这些经验,会让观念更加正确,在行持的路上更加的稳踏,不易有偏失,如此便知道什么是可以做,什么不能做。正因为正知正见的观念建立起来了,让我们在这路上比起一般人更稳,更快,更顺,更幸福,前提是要自己心甘情愿依照的做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4993.html

初遇到佛教之时,常常会看到海报,报章杂志,电视台等等说哪位法师不错,哪位法师讲得好,就会找相关的书籍来看,找录音带来听。对当时的自己来说,觉得好像真的不错,但是有时好像又会觉得有点说不上来怪怪的,但时间久了也就忘了,就变成似是而非了。但是在开始在恭读《六论》中的《子必依论》、《入法门论》,还有恭闻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之后,不用多,时间也不用长,正知正见的观念就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,此时再回头去翻阅以前所接触的那些书籍,就会发现真的是有差距,而且差距非常大,也就知道真正完整圆融的就在这里了。从此之后,就会专心在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、《六论》和经典论著上了,其他人的就不会想再接触了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4993.html

有时会听到有人说:“喔法音、六论,我有听过,已经看过了……然后……。”自己的经验,这不是次数问题,而是能了解、懂得了多少,吸收了多少,并且能自然而然地不矫作的行持出来,不是刻意勉强的。就好像买需要自己DIY的家具,刚开始的时候还看不太懂说明书,看了一遍两遍后边摸边上手,经过多次的经验后,就会熟能生巧,一下就会组装,下次再遇到时,就不会是问题了。把时间拉长来看,同样的法音,经典,不同时间所领受到的也会不同,因为跟自己所经历经验的人事物也会有关系,所以要常复习,温故而知新。但我们花在这上面有多少时间呢?不要说每天,就算是每周好了,在一百六十八个小时中,花在法音、经典、功课的时间比例有多少?一天上班下来,下班后还要吃吃喝喝玩乐一下,回到家后东摸西摸,假日放假休息,想了一下,还真的不多耶……。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,要怎么收获,就要先怎么栽种,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。再不加把劲,努力一番,自己还是不容易跳不出这个圈圈。学佛修行可以当作一个事业来看,一个自己给自己的事业,花了多少时间,做了多少事在上面,是可以被检验出来。简单表面的例子像《百字明咒》、大礼拜等四加行,十万遍依法圆满了吗?惭愧惭愧,还没圆满呢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4993.html

想到尚未来到菩提会时,以前的共修都是在周六,周末喔,爱玩的我也常常会翘课没参加。一阵子下来会发现,去玩耍、看电影、在家休息,别人在学习成长,而自己则把时间浪费掉了,毫无成长帮助。这时想到一位朋友,在周末参加完共修的半夜,已经接过好几次他的电话去警局去保他酒驾出来。还好那时都有参加共修,不然我应该也会接受他的邀约,可能也会在他的车上吧。其实共修要去不去,也不会有人要求和来约束你,因为共修不是学校,公司,或是花钱上课的地方。去不去参加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交代和要求。感恩师父提供地方给我们共修,同时有机会贡献自己绵薄的心力,来服务回向给有需要的人和大众,利人利己同时培养菩提心行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4993.html

写到这里想到一件事,第四十号公告《禅修大法》,每天花了多久时间在上面呢?有实践,有付出,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。希望大家能每天早上起床就来禅坐,可能大家会想:“睡觉时间都不够了,起来还要弄东弄西哪有时间……。”,试试看,给自己一个机会,把时间再重新安排分配一下,你会发现真的不一样。像我自己,要上班出门前坐个十分、十五分看时间状况,一整天下来,可以察觉到自己的念头起伏,如何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,像同事间工作上的配合,工作进度的落后跳票……等等,都可以清楚感受到自己情绪的起伏变化,至于如何去处理自己的念头、情绪,如何去应对那就是看自己了。曾遇到一位朋友,没有任何宗教信仰。她遭遇一些事后,自己开始找资料开始接触静坐,持续下来已经一年多了。这一年多下来,她是越坐越欢喜,也越坐越久。时间短还不爱,为什么呢?因为前半小时,妄念如雪花般纷飞、乱飘、乱飞,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慢慢的沉淀下来,就可以静下来,渐入滋味之中。现在她不管怎样,一天一定会坐一个半小时。在坐的过程中,也会发现,定力来自修行,来于戒律,如果失去了日常的修行,就不会有定力可言了。当然上坐时也要专心,专心在坐,不要想等等还要去哪,还有什么事没做要做……等等。坐一阵子下来,初浅的说会发现心会比较静也会比较稳了,也会慢慢发现很多看事物的视野,角度也会跟以前不一样了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4993.html

抄一段我喜欢的话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”所有一切的处事接物,为人、生活、工作、思想、行为等,乃至世间上的起心动念,所有相对事物及意识,都是对自己的行为洗刷。以世间事的一切来磨练自己的修养,更正自己的行为,以自己的行为来应照世间上的诸法,一步一脚印走下去好好修行。时光岁月是不等人的,趁自己还看得下、走得动,还算健康的时候多努力。学佛修行还是需要体力的,很多事情是要去实行、付出才会有结果,就像有一句话:“坐而言不如起而行。”要把所感受、所认知、所了解的,转化成实际的行动才会有助益与帮助的。Stay foolish,stay hungry…,像海绵一样,努力吸收;像海洋一样,海纳百川;像愚公一样,达成目标!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4993.html

佛弟子 建华 合十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4993.html

2017/8/24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4993.html

  文章来源:佛教正法

 

宣扬中华传统文化,弘扬中华文明理念,爱国爱民热爱和平,诸恶莫作众善奉行,树立正知正见!

weinxin
我的微信
我的微信
微信扫一扫
admin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4 12 月, 2017 09:50:5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buddhayishu.com/499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