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阿含经》中记载,有人请示佛陀说:“什么是世间?”
佛陀开示说:“眼是世间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是世间。”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3264.html
依佛法来说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是六根,六根和合就是有情众生的身心个体。佛为什么说六根是世间呢?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3264.html
因为众生现实的生命,是由过去的业力所招感,有了所招感来的身心个体,就有一切的心识活动。比如说:眼睛能见到形色,耳朵能听到声音,鼻子能嗅到香臭,舌头能尝到滋味,身躯有触感,内心有想法等等。心识的活动,会引起感受,适合自己身心的就感受喜乐,不合意的就感到痛苦,将这些所感受的,再加以分别、联想、思考,就引起身体动作或者语言表达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3264.html
这种身心的活动,本来都是变化无常迁流不息,当中并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。如果我们透过正确的深刻观察,就能够确认这个事实,但是由于众生不愿面对事实,接受事实,在无明不知的情况下,自少年到老都感觉自己没有变化,就是有意味到变化,也只是外表的变化,内在犹是直觉到自己是实在的,正是这种对自己身心的执取爱着,才引起了人生一切的烦恼,这就是世间。所以生死的流转,可以说就是由六根的认识活动开始的,当然解脱也还是要由六根下手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3264.html
如果从这个多变的世间来观察,不论是个人乃至所有的事物,一切都是无法永久的,但并不是因此,世间的一切就一无是处,佛法上是承认世间也有相对的价值,只是说它不究竟而已,所以彻底来说,世间的本质就是苦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3264.html
佛法上所说的苦,不是指忧愁痛苦的苦,主要是说世间的一切皆在无常变化的过程中,并没有什么是究竟圆满的。因此,这才有出世法的必要,佛法所说的出世,并不是逃避世间,是出离有漏的境界,是看清世间实相而放下一切贪着,去除烦恼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3264.html
三世多杰羌佛开示说:“佛法是建立在世间六大缘起和合之因的悟谛,所以世间上的一切处事接物、为人、生活、工作、思想、行为等,乃至世间上的起心动念,所有相对事物及意识,都是对自己行为的洗刷,因果的印证。学佛为修行,修行就是以世间上的一切来磨练自己的修养,更正自己的行为,以自己的行为去应照世间上的诸法。”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3264.html
六祖惠能大师说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”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3264.html
佛法是心法,解脱要由当前对境的心念去觉悟,如果离开当前的心念,另外去找寻菩提,就像求兔角。兔子是没有角的,要求兔角这就是妄想,那是不可能找到的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3264.html
真正的佛法是以世间法为基础,所谓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出离显现的。以烦恼而言,烦恼来自无明,无明的本身,就是不觉。一个人无明,并不是说这个人没有明的内涵,是因为这个人在情绪上、环境上或业力上的关系,将明覆蔽住,虽然有明的内涵,但不能展现出来,因此才叫做无明。文章源自艺术荟萃——中华传统文化-https://buddhayishu.com/3264.html
众生无明造业,招感生死流转,要如何才不被业力束缚而得到自在呢?这就必须明白缘起的教理,建立正确的见解,把握身心活动当下的内涵和作用,加以调适、修养、改变,这样才能转烦恼成菩提,摆脱无明,远离迷惑,完成一种突破性,成为觉悟出世的现象。因此,修行的方向,是由烦恼当中下工夫,从不觉中去着手。正因为每个人本来就有觉悟的能力,所以处在任何一个无明里面,其实也都是一个开始觉悟的机会,问题是能不能去把握这个机会?
佛法是智慧之学,能有智慧,就能看清事实,就会有成熟合理的人生观,就能以一颗更加真实的心面对生命,更加喜悦的心面对世界,更加慈悲的心面对他人,这就是佛法最根本的关怀。
(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,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。)
宣扬中华传统文化,弘扬中华文明理念,爱国爱民热爱和平,诸恶莫作众善奉行,树立正知正见!
评论